如果我有__的耳朵? What is it like to be__? (2021-)

跨物種聆聽實驗 & 想像聲音研究計畫
Interspecies listening & imaginary sound research project


時常想著,如果我有__的耳朵,我所聽見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? __可能是溪流、牡蠣、一棵樹、一塊石頭、甚至是一顆冰球,身為人類的我所感知的世界是否能透過想像化身不只是人 (more-than-human) 的存在,重新學習 (unlearn) 並且持續覺察自己與世界的關係?

長期計畫「如果我有__的耳朵? What is it like to be __?」以工作坊形式作為探索開端,帶領參與者進行2-4小時的聲音探索與冥想練習,並用我所創作的事件譜(event score) 作為導引,進行深度聆聽 (deep listening) 探索周遭的自然環境。

參與者將化身為物,可以是石頭、昆蟲、溪流或是一棵樹,並透過不同層次的聆聽練習擴張自己的意識與感知。將化身為__的經驗,透過繪畫轉譯成圖像譜 (graphic score),最後分享討論,共同想像如果擁有「__的耳朵」的可能身體。




01 如果我有「溪流」的耳朵? What is it like to be a river?







2021 如果我有溪流的耳朵 (一起野餐, 桃園)



02 如果我有「建築」的耳朵? What is it like to be an architecture?





2022 如果我有建築的耳朵(國立成功大學, 臺南)Photo by 周泰全


03 如果我有「石頭」的耳朵? What is it like to be a stone?






2022 如果我有石頭的耳朵(大碉堡, 花蓮)Photo by 志哈克藝術實驗場

©2023 Iris Chun-Tzu Chang. All Rights Reserved.